網頁

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

重說美的追尋...(一)


....對“美”產生好奇,應該是始於中學時代.....

“美”的啟蒙...

開始認識何謂“美”?應該是始於數學老師對“美 ~ 靚”的一次描述 ~ 黃金分割。當年聽了老師講解一個窗戶應該大小比例如何,我們才會感覺到“靚”呢?我便很希冀那個黃金比例 ~ 1:1.618...。因著這種希冀,使我當年迷戀這個比例於不自覺中...。例如在上美術課時,當我拿著畫紙一刻,我會疑惑為何不是這個比例呢?既然窗戶按黃金比例是最美的,為何家中、學校,以至其它週遭的窗戶或大門,為何都不按如此比例呢?...那種對“美”存在的矛盾與疑惑,很早便植根在我的腦細胞中...。

對“美”比例的執著...



那個年代資訊真的很貧乏,要掌握多一點知識,就只得兩條路 ~ 書局與圖書館而已...。但試問作為學生,上圖書館不找微積分,希望考好附加數,而去找什麼“黃金比例”的書籍?真的是別傻吧!...但就是對“美”的那份希冀,雖然只是一知半解,但又充滿了莫明情結下,我竟然開始執著那“黃金比例”...。記憶中我曾經在書本上按最大比例地劃上了線條,幻想某天可以拿上界刀,然後切割下來看看...。而在美術堂上,自己亦是暗中堅持用這比例來做功課,希望利用此比例作為秘密武器,用以爭取比其他同學更高分數...。然而,最終相比於兩位更有美術天份的同學,我當然是失落的多...。

對“美”比例的淡然,重新定位...

中六畢業後到社會工作,當然開始對異性有憧憬了...。還記得我曾經按這比例手作了一張書籤,送給了一位自己一見鍾情,至今仍矢至未渝的女生...。然而,效果又是令我失落的...。經歷的確能令人成長,我開始明白黃金比例可能並不重要,起碼不是決定性的,要是對您有好感,什麼比例都是最“美”的...。:)由於當年在中環上班,三聯書店只在三分鐘步程之內,由於對“美”有一份探索的情結,我仍會在無聊時,思考著“美”究竟是什麼呢?而三聯書店便成為我求問,追求,尋找“美”的最佳去處...。

“美”~就是能悅人耳目,心靈得著安慰者嗎





~ 從耳目上去追尋“美”,我的確曾努力過,就憑美術堂老師的一點點啟蒙認識,再加上身體上對“美”追求的基因帶動下,我對西方古典音樂及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、雕刻家的作品竟有莫名的興趣與情結...。就像從前我分享過的米開蘭基羅“大衛”像手臂上的血管,...於西斯汀教堂頂的創世紀壁畫,上帝與阿當兩指觸碰的瞬間等,都會深深觸動我的心靈...。於是乎我在三聯書局內,不斷有意無意間去翻閱一些很貴的英文畫冊(其實有時要偷偷把包裝的膠封撕開,然後偷看幾秒鐘而已...。雖然不是偷書,但仍有很大的犯罪感覺...。: ))。如是者,從早期的達文西繪畫,到後期愛上了梵高、莫內、畢加索等等...再加上“巴特神殿”等羅馬建築,然後西方古典音樂,話劇(我看的第一齣話劇叫“莫札特之死”),一大堆對西方“美”與藝術的嚮往,令我癡迷到給自己起了一個英文名字“Florence”~意大利的“佛羅倫斯~翡冷翠”(但最後我還是沒勇氣去堅持及延續使用這女性名字...。)

“美究竟是什麼呢?



就是那些能悅人耳目的東西嗎?

~ 都是隱藏了黃金比例(1:1.618...的東西嗎?

~ “美,是必須要有參照物作對比,不能單獨存於世一種東西嗎?
(即“高”必須要有一較“低”的參照物,才能彰顯“高”。亦即“美”必須先有較“不美”(不一定至於“醜”)的存在,我們才能有“美”的感覺...。



各位!在您們心目中,“美究竟又是什麼東西呢?
在經過了一段時間後,我開始從一個最基本層面,跨入另一個世界裡去追尋何謂“美、善”~最後我在三聯書店買了我今生首幾本哲學及宗教神學的書籍,亦帶領我進入宗教信仰中去求問“真、善、美”的存在與否?...(待續....